臨床心理師是專業的心理學家,過去是精神科與綜合醫院中的專業人員。心理師以觀察、會談、測驗、生理反應記錄等方式施行心理評估;並提供心理治療、心理諮詢、疾病概要諮詢,協助個案改善情緒,調整認知,修正行為,以達到增強適應、減輕病情、解決問題、重整性格等目標。
大體而言,一般人有心理困擾,經常會找學校的輔導老師,或社區的心理諮商員協談,至於受精神病的困擾,或是身患心身疾病久病不癒時,則可以向醫院裡的醫師、精神科醫師和臨床心理師求助。在現今社會大眾對心理衛生需求日與巨增的狀況下,找臨床心理師求助,不再局限於醫療機構中,我們都是您的資源,樂意為您提供最好的服務。
一般而言,臨床心理師的工作範圍大約有下列數種:
(1)心理評鑑:1)智能狀態。2)情緒狀態。3)發展狀態。4)性格特質。5)行為模式。6)思考模式。7)人際功能。8)生活功能。9)職業性向。10)心理需求。11)神經心理功能。
(2)團體心理治療:
[1]情緒疏解:1)藝術心理治療:運用繪畫、勞作等非語文素材,促進病人的情緒傾洩及領悟。2)音樂成長團體:運用歌唱、歌曲討論、經驗分享,以及隨著音樂做肢體舞蹈、想像活動等方式,達到自我表達和自我察識等成長的目的。3)心理演劇治療:運用一個小型的舞台或空間,以及簡單的道具下;治療者利用當時的情境及特殊的演劇技巧;使參與者在一種安全保障的情況下去嘗試各種適應行為,進而獲得情緒上的疏通和增強的學習能力。
[2]經驗分享:1)生活適應成長團體:透過個案彼此對生活體驗之分享與支持,達到促進生活適應,增強壓力調適能力之目標。2)自我概念成長團體:透過活動與討論,讓成員認識自己的健康狀態、個人價值、生活中的權利與責任,學習以積極、正向的態度看待自己,提升自己適應的能力與應付問題的方法。
[3]認知領悟:1)角色雕塑團體: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擬演出生活情境所遭遇的人際困境,藉此達到情緒抒發,促成領悟及擴大行為自錄等目標。2)生活規劃團體:藉由個案對日常所參與之各類治療性活動的全面回顧,使個案能更有效利用身旁現有醫療資源,作為將來回歸社會或出院返家前的妥善準備。3)戒藥、戒酒團體:針對藥癮酒癮最難戒除之心理依賴,藉團體的力量,達到禁絕的目的,並強調以認知行為技巧,防範再度濫用。
[4]知能學習:1)記憶力訓練團體:教導各種幫助記憶之方法,包括歸類、分段、中介、心像及掌握規則法,促進個案之認知思考,增進學習能力,並恢復自信心。2)語文教育團體:為補充個案過早錯失之學習機會,並激發其認知思考及創造力,進行語文之教學,並鼓勵個案藉由語文的創作,表達自我的情緒經驗。
[5]技巧訓練:1)肌肉放鬆團體:教導個案透過肌肉放鬆的技巧,學習控制自己的生理反應。2)社交技巧訓練:著重人際接觸各種基本技巧之教導與演練。3)工作訓練團體:藉由過渡性的工作環境,培養精神病患工作動機;並使用學習理論、行為塑造的原則讓病患逐步習得工作的適應能力與技巧。
(3)個別心理治療:
[1]治療目標:1)心身症患者:建立正確的疾病認知、規律與正常的生活作息,明瞭心理因素對疾病的影響。2)器質性腦症候群患者:設定合理期望,協助家屬溝通。3)急性精神病患:提供心理支持,輔助藥物治療。4)慢性精神病患:增強生活適應,提昇生活品質。5)精神官能症患者:減輕症狀困擾,重建生活功能。6)藥癮酒癮患者:克服心理依賴,重建生活功能。7)適應障礙患者:解決發展或適應上的困難,提昇潛能發揮。
[2]治療取向:個別心理治療之取向,乃依臨床心理師之理念,問題或病情的性質,及個案本身的配合接受度而定。臨床心理師對心理治療取向常採折衷彈性的態度,一般參考的取向至少有以下數種:1)行為取向:應用學習理論,增加當事人的適應性行為,消除其不適應性行為或症狀行為。2)認知和理性情緒取向:消除當事人對人生的自我挫敗觀,協助其用更理性的態度處理情感與行為問題。3)心理動力取向:強調了解不自覺的潛意識衝突,以及不良的壓力因應方式,並發展出較合乎現實、較彈性的方式來處理內外在的需求。4)個人中心取向:在安全的氣氛下,引導當事人自我探索,以利自發性的成長,用開放的態度面對挑戰。5)完形取向:強調領悟過去經驗對現在的影響,覺察並整合情緒衝突,以內在的支持取代對外力的依賴。6)存在主義取向:強調勇敢面對人生的逆境和抉擇,承擔負責帶來的焦慮,不斷追尋生命的意義。7)現實治療取向:強調問題解決,協助當事人為其生活負責,訂定並執行計畫,有效達成目標。
(4)心理衛生與心身疾病諮詢:1)心理諮詢:兒童、青少年、成人、老人心理衛生諮詢。2)心身疾病:心身症治療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