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胞分子矯正醫學應用在營養素上的科學原則,和應用在藥物上的科學原則相同
- 正統醫學的神聖原則,就是要給予病患最適合的劑量,要是太少,則無療效;反之,則會導致危險
- 研究顯示,像是維生素和礦物質這些營養素對維持健康的疾病的治療都很關鍵,而細胞分子矯正醫學便是這些發現理所當然的延伸
- 細胞分子矯正醫學是下一個必然的步驟-因為了解個人對營養素的需求不同,所以這些添加營養素的食物,對某些人來說是不夠的。每個人都需要不同劑量的錠劑或是藥丸,才能遠離疾病,或重獲健康
- 細胞分子矯正營養學只是門優質的實用醫學,使用相同標準的照護方式,就像許多醫用藥物治療一樣
補充品能挽救不良的飲食習慣嗎?
- 政府的維生素建議攝取量(RDA)都太低
- 補充品的定義,就是要填補飲食不當所產生的營養不足之處,驚人的事不過即使是飲食習慣良好,嚴重營養不足的問題仍然存在
- 研究人員發現,食用維生素E補充品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會減少將近40%
- 即使只攝取適量的維生素C也能預防疾病,挽救生命
- 健康人只要每天攝取500 mg,罹患心臟病而致死的機率就低了42%,而罹患其他疾病致死的機率,則低了35%
- 2/3的人口食用的蔬果量都不夠,要填補營養不足的最佳方法,就是維生素補充品
- 我們的飲食正扼殺著我們
研究顯示經常使用維生素的人較一般人健康
- 最新研究指出,如果不吃營養補充品對健康有害
- 大量維生素補充品使得血漿(serum)中的同半胱胺酸(homocysteine)、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以及三酸甘油脂的濃度較佳,進而降低高血壓和糖尿病的風險
- 補充品使得血液中的營養素增多,使得與心血管健康相關的生物標記(biomarkers)達到最適當的狀態
何謂維生素?
- 食物型補充品就是那些食物的必要部分,體積小,不含熱量,含有必須酵素或是輔酵素
- 維生素B12需要細菌才能製造
- 植物細胞必需自行製造營養素,便沒有多餘能量移動。肉食細胞將省下的能量用來移動
- 植物需要維生素,但是它們只製造需要的分量,而動植物都需要礦物質補充品
- 維生素和礦物質是由其他食物合成的複合三維體(three-dimensional form)。像是單純的維生素B3在大自然裡不存在,而是以核苷酸(nucleotides)的型態出現
- 在食物裡添加維生素並不等同於天然食物中的維生素;在腸道中,天然食物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釋放速度慢,而食物中添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則能快速釋放。因此,人體吸收添加在麵粉裡的菸鹼酸(B3)之速度較快,而小麥粉中的澱粉分解成的糖,人體則吸收較慢
- 食用好的天然(未加工)食物就是健康計畫的基礎
維生素的種類
- 維生素是有機分子,非常多的化學作用都需要用到他們
- 目前已發現,腦細胞接受器(receptors)和維生素C以及菸鹼酸(B3)有直接關係。根據定義,那些人體無法製造的維生素,所需量低,而且在體內扮演催化劑的功能
- 抗壞血酸(維生素C)的所需攝取量較大,並不符合維生素的定義,不應該被定義為維生素,而應與蛋白質與醣類脂肪一樣被定義為「巨量」營養素
- 菸鹼酸可以在體內形成;透過核苷酸循環(nucleotide cycle),大約60 mg的色氨酸就能產生1 mg的維生素B3
- 維生素B3被人體製造的必要性,因為效益不佳(合成率60:1)造成體內色胺酸被大量耗損,由於色胺酸為血清素唯一的重要合成前趨物質與大腦運作注意力、記憶力、睡眠品質(退黑激素的合成前趨物)、情緒穩定度息息相關。大量額外補充維生素B3,可以避免血清素缺乏症(失眠、憂鬱症)的產生
- 嚴格來說,維生素B3不是維生素的一種。皮膚照射到紫外線(UVB非UVA)便會產生維生素D3,所以也不算是維生素,比較像是一種荷爾蒙
- 礦物質可分為兩大類:重金屬(具毒性,如汞)還有必需微量礦物質(如硒(selenium)或鋅)人體內完全無法自行產生礦物質-需從飲水和食物中攝取礦物質
天然物與合成物
- 全部的維生素都是有機分子組成,不論是植物萃取還是人工製成,它們在各方面都一模一樣。唯一的差異是由植物萃取和仍存在於植物內的維生素並沒有人工維生素中所含的微量添加劑(trace additives)。但是,如果植物性維生素經過萃取純化後,製成結晶粉末(crystalline powder)或是錠片,也會因製造過程而添加了微量化學物質
- 和合成維生素相異之處,在於兩者所含有的微量添加劑不同
- 唯一不含添加劑的維生素,就在食物裡,但對於那些需要高劑量維生素的人來說,這是不合理(不切實際)的建議
- 需要大量維生素C的人,就得食用大量粉末
- 維生素C無法被「合成」而是「去蕪存菁」而來,不同於葡萄糖,維生素C不帶任何熱量
維生素補充品之詳述
- 維生素是一種有機分子,通常會出現在活體組織裡,數量很少
- 維生素對體內新陳代謝反應十分重要,有著催化劑(catalysts)或酵素的輔助催化劑之功能。這種催化劑可以反覆使用
- 維生素不供熱量,不像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也不具有建構組織的功用
- 許多動物體內能自行製造大量維生素C;維生素B3(菸鹼酸和菸鹼醯胺)則是透過體內的色胺酸所製成
- 官方每日營養建議攝取量(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s, 簡稱RDA/DRI)顯示所推薦的維生素攝取量非常低,但是所需攝取量也會因年齡、生理狀態和壓力大小而改變
- 官方所建議的每日最大營養素攝取量,比足以預防典型缺乏症的攝取量稍微高了一點,但不足以維持生活品質
- 許多病人因為服用了高劑量的維生素而康復,劑量卻遠比官方建議攝取量高100-1000倍
- 少數病人每天需要攝取1 mg的維生素B12,是每日建議劑量的1000倍
- 若想降低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每天要攝取3g菸鹼酸,這比起預防糙皮病的所需劑量高出數百倍
- 一些精神分裂症病患每天則需要30g的劑量
- 維持最佳健康狀態的維生素取量最少就是完整食物中所含的維生素含量,最多則會比食物含量還高出1000倍。所以,對一位細胞分子矯正醫師來說,主要問題就是決定最適當劑量為何
缺乏症與依賴症
- 依賴症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事實
- 事實上,長期缺少任何一種維生素都足以致命
- 若是長期患有營養缺乏症,病患則要大量攝取所缺的營養素,這是平日飲食或低劑量補充品無法達到的超高劑量
- 飲食中缺少這些營養素,就會造成相關的缺乏症。如果透過完整的飲食法,也無法提供某些病人的超高維生素需求量,我們也發現一模一樣的相關性缺乏症,但是病因出在病人身上,而非飲食,所以稱為依賴症
- 依賴症也是一種相關性的營養素缺乏
- 依賴症有可能是先天,也可能是後天
- 遺傳因素決定了最適合的維生素攝取量
- 維生素必須運送至細胞,這過程需要將維生素傳送過數層隔膜的細胞膜,再經過特定組織,以及需要正確的傳送機制,維生素則是機制中的一部分
- 如果人體吸收維生素的機制很有效率,最合適的維生素劑量會比那些吸收效率低的人還少
- 罹患惡性貧血(pernicious anemia)的人是因為他們不能有效率地吸收維生素B12。所以要跳過消化過程,直接將維生素B12注射到身體裡
- 若是長期缺乏那種維生素,後天依賴也會因嚴重營養不足加上壓力而形成
- 要證明後天依賴症最明顯的證據,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實驗」得來,當時有許多被日本囚禁多年的聯軍戰俘。像是加拿大士兵嚴重缺乏蛋白質、脂肪、熱量、維生素和礦物質。由於熱量和營養素嚴重缺乏所引起一堆嚴重的疾病,加上沈重的心理壓力,導致加速老化的臨床症狀。這些士兵都有維生素B3依賴症,而在攝取高劑量的菸鹼酸之後,便康復了,若是持續服用高劑量菸鹼酸,他們就能維持健康
- 慢性糙皮病會導致維生素B3依賴症。透過狗所做的實驗也符合此結果。若是患有黑舌病(black tongue)(犬類糙皮病)的狗在發現患病時,開始每天攝取少量的B3,便能痊癒
- 預防依賴症的營養素劑量,要比一般主要疾病來得高
- 缺乏症與依賴症的不同在於營養素的劑量
- 不攝取低劑量的維生素C會導致壞血病,而忽然中止攝取高劑量營養素也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這稱為「反彈性壞血病」(rebound scurvy),包括典型的壞血病症狀,以及其他因高劑量療法改善的症狀也被預期再度復發
- 身體缺乏應該要攝取的營養素-就是依賴症
- 一種營養素能治癒許多不同的疾病是因為缺乏這種營養素才會導致許多不同的病症,這或許就是細胞分子矯正療法的準則
- 如果缺乏症單純是因為攝取量不夠,那麼依賴症就是提高需求
- 生病的人通常要攝取更多的維生素
- 病人需要用來治癒疾病的營養補充品劑量,就代表其缺乏症的嚴重程度。所以我們面對的並非高劑量維生素,而是嚴重營養缺乏症
- 細胞分子矯正醫師了解,對於治療性的營養素,病人需要的不是自以為足夠的營養素攝取量-而是能改善病況的攝取量
- 除非一般醫師夠全然接受細胞分子矯正療法,「醫學」也可以算是一種「用來研究營養不良的人體,在攝取有毒化學物之後的結果的一種實驗」
亞臨床型維生素缺乏症之症狀
- 缺乏症起因於單一性、食物變化極少的飲食習慣。單一種缺乏症,也許會很明顯,不過仍有其他潛在的缺乏症存在
- 如果是單純的缺乏症,只會在接受實驗的人體或動物身上發現,或是維生素依賴症患者。因此,飲食習慣良好的維生素B3依賴症患者攝取各種營養素的量都很足夠,除了維生素B3,因為他們需要量太大
- 少量維生素缺乏症是健康狀態和缺乏症之間的緩衝帶
- 維生素缺乏症發病速度慢:
- 第一階段,體內儲存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會漸漸用盡
- 第二階段為生物化學階段,剩下的微量營養素被消耗掉才會發生。依靠足夠維生素進行工作的酵素變得沒有效率,不過人的成長和外表看起來還是很正常
- 第三階段為心理階段-酵素活動已經完全損壞,足以改變患者的個性和行為
- 缺乏特定一種營養素會引發多種疾病
- 50幾年前,科蘭納醫生(Dr. Frederick R. Klenner)利用這種療法,來治療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和重肌無力症(myasthenia gravis)
- 許多醫生都不會將症狀與營養問題聯想在一起
- 營養療法會引起另一個重要的效應,就是能瞬間強化「安慰劑效應」
- 營養不良會影響身體所有細胞及器官。如果細胞運作不正常,全身一定會感到不適
- 在思考病人為何不適的同時,醫生應該要想起還未被完全確認的疾病,(像是甲狀腺機能亢進(hyperthyroidism))、感染、疲倦感、焦慮和憂鬱等都應該建議尋求營養素的解決方案。特別是病人在經歷嚴重和長期的壓力後,主訴症狀就會形成
需要多少維生素?
- 每個人所需的維生素多少差距很大,即使是同一個人,每個年齡層要攝取的量也不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透過試驗和錯誤中學習
- 如果尿液中不含維生素B3、抗壞血酸維生素C或硫胺素(B1),身體所含的劑量一定也很低。但是,醫生不該等到缺乏症發病了才開始治療,因為典型維生素缺乏症的致死率極高
- 我們所定義的「最適合劑量(optimum dose),就是能夠使病人回復健康,不再感到任何不適,或是有任何危險副作用發生的劑量
- 攝取高劑量的維生素B4最普遍的副作用,就是會感到反胃
- 菸鹼酸的劑量可以不斷提高,但若病人感到反胃,就應該減少劑量,否則病人會嘔吐
- 不會引起反胃的最適合劑量大約是1000-2000 mg左右
- 其他的高劑量維生素會引不同的副作用。像是維生素C就會引起胃脹氣(flatulence)、放屁和腹瀉(diarrhea)。最適合劑量應該不會造成腹瀉,並確保療效
- 比起巿面上的通便劑,維生素C幫助排便的作用更為安全,因為它不會影響腸道吸收的功能
- 維持健康的劑量會比治的劑量低很多
- 維持健康的最適合劑量通常較少,這也是一般人保持健康的劑量
- 劑量減少的速度很慢,先嘗試數個月較少的量之後,再往下調整
- 細胞分子矯正醫師已經知道不太在乎政府所提出的每日營養素建議攝取量
- 長久以來,人們相信只要有「均衡飲食」就能攝取所有的營養素。事實並非如此。要補充適當劑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食用未經加工的完整食物(粗食),再配合正確使用營養補充品不僅只是正確的觀念,而是維持健康的基本要件
高劑量維生素的反對聲浪
- 使用高劑量維生素C(抗壞血酸)能在1小時內抑制感官、1天內抑制流行性感冒(influenza)及2天內治好病毒性肺炎(viral pneumonia)
- 高劑量維生素C是一種高度有效的抗組織胺、抗病毒及抗毒素劑
- 高劑量維生素C也能改善發炎,並且有退燒作用
- 在1940年代,科蘭納醫師提出了高劑量抗壞血酸(megascorbate)療法
維生素補充品的安全性與毒性
- 有嚴重的毒性產生作用之前,會有許多預警。最普遍的徵兆就是有反胃感,以限制身體的攝取量
- 服用維生素排名第一的副作用,就是攝取量不足,維生素是絕對安全的物質
- 在23年間,在美國只有10個人的死和維生素有關
- 死亡數據是零,不是因為缺少統計報告。美國毒物管控中心(AAPCC)從61個毒物管控中心統合全國訊息資料庫,維生素是最常被通報的營養素之一
- 23年來,每年平均不到1個人因食用過量維生素而死。而在這23年中的16年,沒有任何一個人因食用過量的維生素而死亡
- 礦物質和維生素在化學與營養的本質不同,雖然根據使用紀錄來看,礦物質也很安全,但是仍不如維生素來的好。平均來說,每年仍有1-2個死亡案例,是因為攝取過多的鐵而中毒死亡。其他礦物質的致死案例則相當少見
- 一年內通報毒物管控中心因服用成藥(pharmaceutical drug)而致死的案例就超過2000個
- 最新的估測研究指出,美國每年最少有10萬6千的住院病患是因為服用藥物而死,這其中也包括服用處方藥的病人
- 根據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於2003年5月發表的「保守」估計,2012年間在783936個醫療疏失「致死」案件中有將近106000人死於處方用藥的濫用,平均每日高達290人(這未包括因為藥物中毒而需要洗腎與肝臟移植,或其他傷害的統計損傷人數。)其藥害死亡人數等於每天摔下一台滿載乘客的波音747
- 2003年,美國有28人因吸食海洛因而死亡,光是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普拿疼)(如:Tylenol美國知名止痛藥)就使147人死亡
- 通常維生素很少與其他藥物相互作用。相反的,一般藥物導致維生素缺乏症卻很常見
- 如果有人告訴你服用維生素很危險,請對方拿出科學研究報告來證明這一點
維生素的安全性真相
- 2003年,美國有一個因維生素C而致死案例,另一個案例則是維生素B6。這種判定的準確性令人質疑,因為水溶性(watersoluble)維生素,像是維生素B6(比哆醇)和維生素C(抗壞血酸)幾十年來的紀錄都很良好,「維生素有問題」這樣的說法經常被過度強調,而且未經查證
- 在1998年,毒物暴露觀測系統的報告指出,沒有人因維生素C和B6而死
- 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出版的美國醫學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1994年4月21日出版)指出,下列症狀全都不是「服用太多維生素C」:血糖過低(hypoglycemia)、反彈性壞血病(rebound scurvy)、不孕,或是維生素B12遭到破壞
- 攝取大量的維生素B6已經證實能預防心血管疾病和憂鬱症等這些廣泛影響大眾健康的疾病
細胞分子矯正醫學反對者
- 細胞分子矯正醫學的批評者往往會誇大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副作用和毒性,還把這些錯的言論寫進了政府出版的文獻裡
- 少數關於細胞分子矯正醫學的評論也會出現在醫學期刊上,例如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該期刊經常拒絕刊登為細胞分子矯正醫學平反的文章
- 細胞分子矯正醫師透過60年以上的臨床醫療經驗發現,許多病人必需攝取高劑量的維生素才會復原
- 「能完全被身體吸收而不會被排出的維生素劑量,才是適合劑量」,這種說法並不合理,醫生在用藥上也不會接受這種說法,使用維生素時也是
- 鎮靜劑經常會產生毒性,但是當必要時則一定要使用。胰島也經常產生毒性,但情況危急時就是要用。有無毒性不重要,能否產生療效才是關鍵!假如有其藥效,也必須考量其毒性,但同樣療效且毒性較低的藥物出現時,就必須換藥。無效的藥物就不應該使用,因此,有沒有毒性就不重要了
證實療效
- 低劑量維生素相關的研究都呈現無效的結果。然而,多數的維生素研究都使用低劑量
- 每年從來沒有人因為維生素補充品而死。我們要求用雙盲法(double-blind),安慰劑對照測試(placebo-controlled testing),來研究所謂的維生素副作用。還要求維生素療法的反對者根據雙盲法(double-blind),安慰劑對照測試(placebo-controlled tesing)這些測試,提出維生素具有毒性的證據。他們連半點證據也提不出來,因為根本就沒有證據
- 要使用和宣傳高劑量維生素的好處只能靠見證維生素療效的醫生提起精神和勇氣,以及那些使用其他方法都無效、卻靠維生素康復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