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獨特性的原則
細胞分子矯正醫學的其中一項準則,便是個人獨特性(individuality)-每個人皆為獨立且獨特之個體,而所需營養和療法也不同
醫生們都了解每個人的身體結構都不同,卻鮮少注意到每個人對藥物,甚至是適量維生素需求的多樣性
營養學家知道,每個人應當攝取的營養素皆不一致,因為個人需要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還有微量營養物也都不同,但是大部分的非細胞分子矯正專家都嚴重低估了個體之間的變化。羅傑.威廉斯便是該領域的研究先鋒
Dr. Roger Williams是名化學家,與其兄長Dr. Albert Williams兩人定義了維生素B1、B2、B5及葉酸,對營養學有極大的貢獻;此外他還與諾貝爾化學獎與和平獎得主-萊納斯.鮑林(Linus Carl Pauling)及亞伯罕.賀弗,共列為細胞分子矯正醫學三巨頭,且為維生素大劑量療法的長壽實證者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有些人在腸道吸收營養時會有困難
惡性貧血患者用來吸收維生素B12的腸道中,在特定範圍缺少了,或是維生素被吸收之後,卻無法有效地與腸道中的輔酵素(coenzyme)作用,也有可能是其他器官系統浪費或緊握這些維生素,使得身其他部分無法接收他們
細胞分子矯正醫師會用一般處理方式以外的療法來治療這些需要營養素的病患
個人生物化學上的差異
細胞分子矯正醫學首重生物化學及營養學上的差異。它們是影響人們的健康和疾病之生化反應的基礎,正如正常的生物化學反應是為了成就最終的正常人類
早期觀念只知道是缺乏維生素
於一般人來說,飲食中的維生素B6已經足夠,但對患有維生素B6依賴症的人而言,這樣的飲食仍會讓他們持續生病
少量維生素不足以維持健康
如果我們一直缺少少量的維生素B3,我們將會從維生素缺乏症被轉換成為一種維生素B3的依賴症
維生素B3依賴症就是精神分裂症的一種。但是,即使可能需要攝取大量的色胺酸(L-tryptophan),有少數人卻要每晚攝取高達1000-2000 mg的色胺酸才能睡得更安穩
某些精神分裂的症狀則需要高量的異白胺酸(Isoleucine)
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有可能要仰賴大量的某種營養素
萊納斯.鮑林博士(Linus Pauling)告訴我們,細胞的能量需求如何創造出無法自行製造維生素C的物種
萊納斯.鮑林博士(Dr. Linus Pauling)為諾貝爾化學獎與和平獎得主,於1968年將大劑量維生素療法定義為「細胞分子矯正」(Orthomolecular),鮑林終身致力於細胞分子矯正,尤其是維生素C於疾病治療運用上的推廣
一旦基因改變確立之後,便不能回頭了
鮑林博士(Linus Pauling)所歸納的抗壞血酸缺乏症(hypoascorbemia)演化過程,也解釋了所有我們必須從食物中獲得的營養素
在20種胺基酸之中,人體不能製造的有8種,因此被稱作必需胺基酸
當維生素C之類的營養素不再由體內自製時,額外補充維生素C就會變得極為重要
身體自行製造菸鹼酸(B3)的基因演化正處於過度期-B3將成為不能從體內自行製造的營養素
目前人類身體仍然能夠將1%-2%的色胺酸轉換成維生素(也許少數人的身體能轉換的更多),那麼是否也有少數人不能將色胺酸轉換成維生素B3呢?
兒童精神分裂症以及自閉症患者,他們對於食物中的維生素B3含量十分敏感,也需要更多維生素B3
那能夠在體內將更多色胺酸轉換成維生素B3的人,即使飲食中的維生素B3含量很低,也能存活下去,但是對其他人來說,這樣的飲食可能會引起糙皮病
這些不用仰賴色胺酸來製造維生素B3的人有潛在優勢,一般飲食能提供他們足夠的色胺酸,而多出來的色胺酸,還能轉換成血清素(serotonin),成為其他作用的中介化學要素
對於中樞神經系統來說,血清素很重要,它還可能會影響消化功能
血清素是目前抗憂鬱劑治療的主角,但訴諸藥物是快速改變大腦代謝血清素的機制,而不是從增加血清素分泌的源頭來思考,例如是否因維生素B3不足,而導致血清素的製造材料色胺酸被迫拿來合成維生素B3,此時該補充維生素B3,而不是吃抗憂鬱劑(即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
管弦樂團原則(the orchestra principle )
羅傑.威廉斯(Roger Williams)強調的另一個觀念,叫做交響樂團原則
羅傑.威廉斯(Roger Williams)為知名化學家、教授,和其兄Albert Williams兩人定義了B群維生素中B1、B5和葉酸的化學分子結構,對營養學貢獻極大,其著作<<個人生物化學差異性>>(Biochemical Individuality)闡述了他對營養補充劑量,每個人的需求皆不相同的見解,是細胞分子矯正早期的靈魂人物及長壽實證者(享年95歲)
文章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