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維生素C的每日建議攝取量其背後的理念是預防壞血病,但卻忽略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高劑量維生素C可以維持最佳身體健康狀態

每日建議攝取量之限定誤差

  • 每天幾亳克的維生素C可以預防急性壞血病。就短期而言,一個人攝取這麼少量的維生素C可以確保不會因為壞血病而生病或死亡
  • 人體會試圖維持血液的維生素C最低值(血漿維生素C濃度在60-80 uM/L)。如果攝取量低於這個標準,腎臟中的細胞分子輸送幫浦會再次吸收維生素C,以防止從尿液中流失。這些分子輸送幫浦很有效率:它們可以在一至六個星期沒有維生素C的情況下,才將血液的維生素C濃度降低至原來的一半。在維生素C不足的時候,這些分子是預防急性壞血病很重要的關鍵
  • 白血球細胞比起周圍過分子積極吸收的血漿可以累積更高的維生素C濃度,萊文博士發現,白血球細胞攝取維生素C的靈敏度比血漿差,事實上,和血漿相比,白血球細胞只需一半的維生素C攝取量(100 mg)就可以達到抗壞血酸的濃度
  • 人體有兩道防線對抗壞血病,其中一道是腎臟的輸送幫浦以保留人體維生素C最低值,不過有些組織,如大腦、腎上腺和白血球細胞對維生素C的流失就比較敏感,這些細胞對維生素C有特定的基本需求量,因此它們有特殊的維生素C輸送幫浦,使它們得以維持比其他組織更高的維生素C濃度。當維生素C缺乏時,這些組織會保持其內部高維生素C濃度,因而造成其他不甚敏感的組織和血漿維生素C濃度不足
  • 事實上,血漿維生素C的濃度往往低於維生素C的腎閾濃度(腎閾是指讓物質開始在尿液中出現時的血漿濃度)
  • 壞血病對紅血球細胞的影響比白血球細胞更快
  • 如果科學家需要一種容易測試的組織以確定人體最佳攝取量,那麼紅血球細胞會比白血球細胞更為適合

規避風險的專家

  • 每日攝取40-60 mg,特別的組織內部如大腦和白血球細胞或許仍維持在最高濃度,因此,相當保守的英國政府科學家們就制定成人每日膳食維生素C參考攝取量(DRI)為40 mg。他們的目的大概是小心為上策,以避免更高劑量而中毒
  • 動脈粥狀硬化和心臟病很可能是慢性亞臨床壞血病的結果

影響維生素C吸收的因素

  • 有一些關於健康年輕成人的資訊顯示,維生素C在他們的腸道內很快就會被吸收,幾乎所有的低劑量都被吸收,大約在60 mg以下。絕對吸收量隨著劑量增加,但是漸進式的:180 mg單劑量吸收率達80%-90%;1g則降低至75%;1.5g為50%;6g為26%;12g為16%
  •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指出,每日攝取200 mg己達身體的「飽和」量。根據這個觀念,增加劑量並不會使血液維生素C濃度維持在高於60-70 uM/L之上,而且絕大多數的高劑量並不會經由腸道吸收。很明顯的,這是一個錯誤,因為重複口服劑量的血液維生素C持續濃度至少可以達到政府聲稱的最大濃度3倍以上
  • 維生素C並不局限血漿,而是有選擇性地運送至一些特殊的組織,包括大腦、白血球細胞和腎上腺。這些生存必要的細胞和器官以這種方式得到保護,因此對維生素C和抗氧化的保護力需求比一般更高
  • 以白血球為例,它之所以對維生素C有特需求是因為要對抗感染。逅些白血球細胞的壽命很短,而維生素C的含量則左右它們的生命周期。不過,這些組織的分子輸送幫浦會確保在不足的情況下,仍然維持內部高濃度的維生素C含量
  • 若要維持最高的血漿維生素C濃度值,每日至少要攝取18公克以上的維生素C

細胞分子輸送幫浦與維生素C

  • 維生素C或抗壞血酸是一種與葡萄糖類似的簡單有機分子,葡萄糖分子在正常飲食中占極高的比例,通常每天都有好幾百公克
  • 大量的葡萄糖會與維生素C競爭,進一步牽制抗壞血酸的效益。。當葡萄糖(血糖)濃度高時,運輸至細胞內的維生素C量會變少
  • 「多吃維生素C,少吃糖和碳水化合物」
  • 體內會集中維生素C的特殊細胞其細胞膜有幾種分子輸送幫浦類型,以運輸維生素C。其中一種類型稱為GLUT(葡萄糖轉運蛋白),將氧化的維生素C輸送進入細胞內。氧化維生素C(脫氫抗壞血酸)和葡萄糖的分子形狀類似,因此GLUT輸送幫浦可以運輸這兩種分子。。這種輸送關係相互競爭,這意味著,如果有大量的葡萄糖,它們會把氧化維生素C更為優先地運送至細胞內
  • 尚有兩個輸送幫浦類型是運輸維生素C進入那些高需求量的組織,包括腸道、腎臟、肝臟、腦部、眼睛和其他器官
  • 擁有抗壞血酸運輸幫浦器官顯示出其細胞容易受到維生素C耗盡的影響
  • 胰島素可以將細胞內部的GLUT(葡萄糖轉運蛋白)轉移至細胞表面,以運送更多的葡萄糖
  • 缺乏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無法處理這種吸收量增加,因此糖分會累積在他們的血液中
  • 關於糖尿病長期症狀的一種解釋就是患者細胞長久以來缺乏維生素C,激素如胰島素也很可能會影響體內吸收維生素C的能力

動態流量

  • 單一高劑量維生素C會在體內產生短暫的反應,g級劑量會產生基本濃度以上的反應(~70 uM/L),並且迅速隨著尿液排出體外
  • 血槳中高濃度維生素C的半衰期大約30分鐘,之後就會排出
  • 當重複補充劑量時,血漿的維生素C濃度會增加,在前一劑量尚未排泄出去前補充第二劑量就會增加血液中的濃度
  • 紅血球細胞為主要的細胞類型,會慢慢地吸收來自血漿所滲透的維生素C,過一段時間後,血漿和紅血球細胞內的維生素C會達到平衡。這時,血液濃度就會提高至動態流量的高峰水平或之上

短暫的維生素C半衰期

  • 維生素C短暫的血漿半衰期意指大部份的口服劑量僅能提高血液濃度幾個小時,其他時間血液的維生素C濃度會回歸到70 uM/L的基準水平
  • 羅伯特.卡斯卡特和其他醫生一天分次使用,成功地治療各式各樣的疾病,他們用的總量達到40g、60g,或者甚至到200g不等
  • 對於健康的人若想要透過攝取維生素C來預防感冒或其他疾病,就要分多次攝取維生素C劑量或服用漸進釋出的配方以維持體內的血液濃度

何謂最佳攝取量?

  • 吸煙者維生素C日攝取量為男性90+35mg,女性75+35mg,因為吸入香煙所產生的毒素會增加氧化壓力,而且吸煙者血液的維生素C濃度通常比較低。然而,這項建議很可能過於低估現況,反而帶給吸煙者一個看似很不實在的保障-從最近大量靜脈注射抗血酸的觀察顯示,吸煙者體會會生極高的氧化能力,因而導致血漿中的抗壞血酸值變低
  • 一開始服用維生素C補充劑的人,是從一個血漿濃度相對不足的狀態開始。在經過重複服用後,組織和血漿內的濃度會增加,耐受力也會變大
  • 要估算個人的需求量可以從腸道耐受力來確定
  • 若要推算,先從小劑量著手,每一個小時重複一次,直要感覺到腸道不舒(放屁、脹氣、拉子)。這個攝取量就是你的腸道耐受力值,而你的最佳攝取量則是這個最大值的50%-90%
  • 高碳水化合物會干擾腸道耐受力測試,因而使得測量值偏低
  • 隨著時間增長,一個人的耐受力會隨著動態流量的維持而變大
  • 若要提高一般成人血漿維生素C的平均濃度值,每日大約要攝取2-3g,以每次500 mg分開攝取。對大多數人而言,這個攝取量仍然太低,難以預防感染和慢性病

維生素C種類

  • 維生素C種類:
  1. 天然維生素C
  2. 抗壞血酸鹽(Mineral Form C)
  3. 酯化維生素C(Lipid-soluble C)
  4. 微脂粒維生素C(Liposomal C)

天然維生素C

  • 天然維生素C與合成L-抗壞血酸分子相同,它們的化學性質沒有已知的差異,不管是物理、化學或生物方面,所以「天然」維生素C補充品並沒有優於L-抗壞血酸
  • 食品中的維生素C比維生素C補充劑更為有效
  • 天然維生素C通常存在植物色素組合的生物類黃酮中
  • 生物類黃酮大多是抗氧化劑,存在於柑橘類和內含豐富維生素C的其他蔬果
  • 有一些證據表示生物類黃酮可以增加維生素C的效益,不過,若要達到效果則需要攝取比存在於維生素C片中還要多的生物類黃酮
  • 低劑量維生素C很好吸收,所以生物類黃酮的的效益目前尚未明確

抗壞血酸鹽(Mineral Form C

  •  由於純維生素C是一種弱酸,因此若結合礦物質,例如鈉、鈣或鎂則會產生一種非酸性的鹽
  • 攝取抗壞血酸鹽的補充品,最終可能攝取大量的礦物質,這種維生素C對某些疾病而言是一種禁忌,例如腎臟疾病
  • 攝取高劑量礦物性抗壞血酸鹽有一個更關鍵的限制-這種形式效果不彰。因為無法達到腸道耐受力的閾值點,而這個閾值點效應似乎只限於如抗壞血酸的維生素C,礦物性抗壞血酸鹽則沒有效果

酯化維生素CLipid-Soluble C

  • 抗壞血酸棕櫚酸酯(ascorbyl palmitate),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C。不同於礦物性抗壞血酸鹽的特有品名,Ester-CTM是真正的酯
  • 抗血酸棕櫚酯是一種維生素C與棕櫚脂肪酸結合(酯化)的分子,經常作為一種食品添加劑,不過最常於抗衰老的化妝品成分中,因為其抗氧他功效和促進膠原白合成的作用
  • 採口服時,抗壞血酸棕櫚酸酯在肝臟內可以大量轉化為L-抗壞血酸和棕櫚酸,但目前尚不確定它是否優於L-抗壞血酸
  • 抗壞血酸棕櫚酸酯常用於化妝品和外用製劑

微脂粒維生素CLiposomal C

  • 微脂粒形成磷脂的小泡中,通常具有包覆和保護液體內含物的特性
  • 商業生產的微脂粒非常小,可以填滿藥物或補充品以協助身體吸收
  • 微脂C的細胞內吸收度,即所謂的生物利用率(bioavailability)
  • 高劑量微脂粒維生素C的效果是緩慢增加血液濃度,類似標準片劑的成效。不過,其最高濃度值可能大於標準片劑,大約在400 uM/L之上,而且這種反應是穩定持久的
  • 高維生素C血漿濃度是有選擇性地對癌細胞產生毒性,因此微脂粒擴展了口服維生素C對抗疾病的潛力,其中包括癌症
  • 在臨床的運用上大劑量維生素C對癌症治療上的運用,其障礙通常是腸胃不適,病人在化療過後週常呈現腸胃粘膜缺損,甚至潰瘍而無法耐受大劑量口服維生素C,雖然抗壞血酸納的靜脈注射,可以克服這個障礙,但對於不考慮或不方便在醫療院所接受注射(通常每週2-4次)或是胸腔部位腫瘤己經呈現肺部積水(肋膜積液Pleural effusion)的癌末患者,則不適用抗壞血酸鈉注射,因其中鈉的含量與生理食鹽水的過多水份會使患者積水更多。因此,口服劑型的微脂粒維生素C,提供了一個較好的選擇,高頻率的補充與一般抗血酸口服劑交叉使用,可以完全取代維生素C針劑的注射,價位上也較為經濟

高劑量維生素C安全嗎?

  • 維生素C非常安全,這一點都不奇怪,因為它是人類生命必需營養素,並且身體積極地將之保留在體內
  • 維生素C是一種簡單的分子,動植物都需要它,而且通常是需要高濃度
  • 維生素C可以長時間攝取高劑量但卻不會有明顯的傷害
  • 高劑量維生素C的安全性遠遠比阿斯匹靈、抗組織胺、抗生素、止痛藥、肌肉鬆弛劑、鎮靜劑和利尿劑大很多
  • 維生素C的安全性比常見的藥物還要安全。然而,某些有害的效應被誤以為是維生素C所造成的,包括腎結石、低血糖、反彈性壞血症、不孕症、突變和破維生素B12等

比喝水還安全

  • 過量的維生素C如同過量的水可能對人體有害,攝取過量的人可能會降低血液中的鈉濃度,因而導致大腦水腫
  • 若要說維生素C的安全範圍,我們認為喝過量純水自殺反而可能比攝取過量維生素C還來得容易些
  • 美國人每年死於食用肥皂而死亡的人數多過於服用維生素
  • 在這23年來的16年裡美國毒物控制中心協會(AAPCC)指出沒有任何因維生素而死亡的案件
  • 每年因維生素而死亡的呈報人數(AAPCC)
年份 死亡人數 年份 死亡人數 年份 死亡人數
2005 0 1997 0 1989 0
2004 2 1996 0 1988 0
2003 2 1995 0 1987 1
2002 1 1994 0 1986 0
2001 0 1993 1 1985 0
2000 0 1992 0 1984 0
1999 0 1991 2 1983 0
1998 0 1990 1
  • 平均而言,每年一個或兩個死亡通常歸因於攝取過量的鐵劑而造成鐵中毒,此外,其他因礦物質而死亡的案例非常罕見
  • 維生素C是已知毒性最少的物質之一
  • 藥物的高度安全性取決於藥物的治療指數-毒性劑量除以治療劑量
  • 半數致死劑量(LD50)也就是所用的劑量會導玫50%的受試者死亡
  • 廣泛使用的止痛藥乙醯氨基酚paracetamol(撲熱息痛acetaminophen)的治療指數為25。乙醯氨基酚的建議劑量為1克,而且只要4g的低劑量就造成肝臟受損
  • 醫療失誤是死亡的主因,據稱美國每年至少有10萬人以上因此死亡

潛在的副作用

維生素C會導致腎結石嗎?

  • 攝取大量維生素C的人並未有腎結石高發生率的現象。維生素C甚至被提出,並且被用來治療腎結石患者
  • 之所以有增加腎結石的論據,主要是因為結石是草酸鈣所形成。不同於其他類型的結石,草酸鈣可以在尿酸中形成,而維生素C是一弱酸。草酸鈣結石大約占所有腎結石的3/4。尿液中過多的鈣會促使草酸鈣形成,而鎂可以抑制,同時攝取高碳水化合物也會增加鈣的排泄量
  • 由於細胞代謝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會產生乳酸-二氧化碳與自由基。過多碳水化合物(甜食、澱粉)的攝取會導致抗氧化壓力上升,使體質酸化,因此身體以釋出骨質中的鈣作為代償,導致血液與尿液中的鈣含量上升,骨質也呈現疏鬆,通常尿液PH值因含鈣量增加提高至8左右時,代表結石的風險升高
  • 若攝取高劑量維生素C時,預估存留於尿液中的維生素C反而可以低草酸鈣形的風險
  • 理論上抗壞血酸和草酸結石之間的關聯是基於Tiselius方程式(Arne Tiselius瑞典生物化學家),也就是結石風險與鈣和草酸成正比關係,與鎂成反比關係,與維生素C並沒有直接關係
  • 高劑量維生素C可以增加尿液中抗壞血酸值,反而可以與鈣結合,降低形成草酸鈣的風險
  • 如果分析包括高濃度抗壞血酸,其結果必然是草酸結石的風險降低
  • 維生素C可以預防腎結石,如,攝取高劑量會增加尿液流動量
  • 腎結石似乎形成於受到感染的細胞核周圍,由於高濃度維生素C具有殺菌的作用,它或許可以清除即將結石的患部
  • 流行病學證據顯示維生素C並不會增加腎結石
  • 哈佛大學醫學院一項長達14年,針對85557位女性的前瞻性研究發現,並沒有任何證據指出維生素C會導致腎結石
  • 每日攝取1.5g以上維生素C的人,其罹患腎結石的風險較低
  • 維生素C可以使尿液呈酸性,所以再一次可以預防這類結石。另外,維生素C與痛風的尿酸結石或兒童的胱氨酸結石並無直接的關係

其他副作用?

  • 維生素C可能會與一些酶缺乏症產生干擾作用
  • 在一般正常情況下,體內的糖原很快會被代謝,但糖原貯積病(類型一)又名馮爾克病(Von Gierke disease)則是因為過多的葡萄糖以糖原形式累積在體內。這種疾病有時源於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遺傳性缺陷(俗稱蠶豆症)有關
  • G6PD缺乏症的人可能會有糖原貯積病
  • 有些人聲稱G6PD酶缺乏症的人若攝取高劑量維生素C可能會造成溶血性貧(hemolytic anemia),新生兒中有一些證據支持這個聲明,而成人中偶爾也有零星的報告,不過,這種副作用的聲明已被推斷過於極端,高劑量維生素C對健康的G6PD缺乏症的人而言風險很小
  • 血鐵沈積症(hemochromatosis)或血色素沈著症(iron overload disease)患者聲稱對高劑量維生素C會產生副作用
  • 在健康的個體上,高劑量維生素C並不會導致鐵過量吸收
  • 血鐵沈積症患者因高劑量維生素C受到影響的報告一或兩件,不過,和攝取補充品的多數人口比較起來,這些報告可能只是偶發聯想的個案
  • 在健康成人和早產嬰兒中,血液中的高濃度維生素C可以使體內的鐵質不容易受到氧化破壞,因此,補充維生素C可以預防這類的傷害,即使血漿內的鐵質過量也可以免受到氧化的破壞
  • 維生素C可以在身體需要鐵時增加鐵的吸收力,同時,當體內鐵質過多時,維生素C也可以增加鐵的排泄量
  • 高劑量足夠的維生素C或是治療血鐵沈積症一個有效的方法,因為這是自由基所引起的反應
  • 維生素C是最廣效性的自由基電子捐贈者

 「副作用」的效果

  • 單一高劑量維生素C唯一被科學家認同的「副作用」就是作為天然的瀉藥。它提供一個替代藥物治療便秘的方法
  • 高劑量維生素C會導致腹瀉,雖然所需的劑量因人而異,取決於每個人的「腸道耐受力」,而這也是身體對補充品需求量的一個指標。當一個人生病時,他的腸道耐受力可以增加至100倍
  • 過量的維生素C攝取會從腸道與泌尿道排出,鮑林博士認為此舉有助於消化道與泌尿道的清洗、消炎、殺菌效果。因為無法有效去除的頑固型腸道害菌是造成長期腸道不適與慢性腹瀉的主要原因,它們使得益生菌的補充事倍功半,因此以大劑量維生素C進行腸道殺菌是一個十分安全有效的方法,讓事後益生菌的補充產生應有的效果,有效的達成改變腸道菌叢生態的目的
  • 最大建議攝取量的準標是基於可能會導致一些人拉肚子的最低劑量。換句話說,吃到拉肚子為止,就是維生素C補充的有效劑量,但腸胃有問題的人不準
  • 維生素C的毒性根本就不存在

不是「預防」而是「維生必需」

  • 人們需要高劑量維生素C
  • 就維生素C的情況而言,預防原則反而是被誤用,因為證據顯示攝取低劑量維生素C的危險性比攝取高劑量還要多更多

抗壞血酸腸道沖洗法(Ascorbic Acid Flush

  • 由於維生素C促進傷口復原、保護身體免於病菌感染、過敏原及其他污染物的侵害,因此利用維生素C沖洗體內,對身體頗有幫助

成人的使用方法

  • 將1000mg的抗壞血酸加入一杯水或果汁中做成飲料。使用酯化型維生素C(如Ester-C)或緩衝形式的產品,像是抗壞血酸鈣。每30分鐘喝一杯這種飲料,記錄你喝下多少杯,直到出現腹瀉。計算產生腹瀉所需的抗壞血酸的茶匙數。把得到的數值減一,以此數量製成抗壞血酸飲料,每4小時喝一杯,維持1-2天。在治療期間,確保排便保有樹薯粉狀的均質性。如果糞便變得水水的,應減低抗壞血酸的劑量。一個月做一次抗壞血酸沖洗

小孩的使用方法

  • 將250 mg的抗壞血酸加入一杯水或果汁中做成飲料。使用酯化型維生素C(如Ester-C)或或緩衝形式的產品,像是抗壞血酸鈣。每1小時給小孩喝一次,直到排便出現樹薯粉狀的均質性。如果小孩或嬰兒在24小時內無法產生這樣的糞便,可將劑量增加到每小時500 mg的抗壞血酸,如此維持1-2天。不要超過每小時500 mg的抗壞血酸。小孩只能在有醫生的監督下做這樣的治療
  • 執行此沖洗法時,請同時補足適量的B群維生素與礦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