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肥胖與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脂肪肝的定義、分類與命名
- 肝臟重量中有大於5%為脂肪時,稱之為脂肪肝(fatty liver)
- 脂肪肝是一種病理現象,依其病因可粗分為酒精性脂肪肝及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兩者差別在於酒精性脂肪肝一天酒精攝取量大於20 g以上
- 造成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最常見的病因就是肥胖病、糖尿病和高血脂
- 非酒精性肝臟疾病涵蓋非常的廣,如:
- 單純之脂肪變性(simple steatosis):指肝細胞浸潤於脂肪中,無細胞發炎情況
- 脂肪肝炎(fatty hepatitis):肝細胞浸潤於脂肪中,且有細胞發炎的情況
- 脂肪纖維化(fatty fibrosis):肝組織中結締組織纖維增加,但未達硬化的情況
- 脂肪肝硬化(fatty cirrhosis):出現明顯肝硬化組織病變情況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盛行率
- 國人的肝病中,非酒精性脂肪肝盛行率約在21~25%
- 肥胖者有肝細胞浸潤於脂肪的情形約有29.2%,非肥胖者肝細胞浸潤脂肪的情況則只有7.1%;肥胖者有脂肪肝炎和肝纖維化情況分別為18.5%和13.8%,非肥胖者則為2.7%和6.6%,由此可知肥胖者得到脂肪肝相關疾病的機率確實較高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致病機轉
- 對於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致病機轉近年來有較明朗的進展。英國Day提出雙衝擊理論(two-hit theory),其理論的定義如下:
- 第一衝擊:肝內脂肪因肥胖症、高血脂症、糖尿病及胰島素抗性等原因而過度堆積,進而出現脂肪肝
- 第二衝擊:因氧壓力(oxidative stress)造成肝細胞膜上的脂質過氧化作用(peroxidation),並釋出前發炎物質細胞激素(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和活化星狀細胞,造成肝細胞纖維化而出現脂肪肝炎
- 並非每一個肥胖者皆會符合雙衝擊理論,且有脂肪肝的患者也不一定會演變成肝臟發炎的情況
- 肥胖者是否出現脂肪肝的影響因子為胰島素抗性或是腰圍大小;而脂肪肝患者是否出現肝臟發炎指標(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異常則是因為胰島素抗性和鐵蛋白(ferritin)過高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臨床表現
- 只有少部分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會有右上腹痛、腹部不適或疲勞感
- 在病徵方面,非酒精性脂肪肝偶會出現無症狀的肝腫大( asymptomatic hepatomegaly)
- 超過一半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有鐵蛋白及運鐵蛋白飽和度(transferrin saturation;TFS)上升情形
- 實驗室檢驗方面,最常見者為血清天門冬胺酸轉胺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及丙胺酸轉胺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上升2~3倍,且ALT大多高於AST;而少部分患者鹼基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k-P)、γ-穀胺酸轉化酶(gamma 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及膽紅素(bilirubin)會增高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療
- 非肥胖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可能採取藥物治療,但藥物的副作用則需列入重視評估
- 肥胖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可建議採取減肥治療
- 減重對於改善肝病變是有效的,但必須是漸進式溫和的減重法,若為快速的減肥反而有害
- 減重對於肥胖引起的肝功能異常具有相當良好的改善效果,若有適度的控制熱量攝取更是能看出其明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