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發現,當你的精神狀況長期處在慢性壓力下時,壓力可能會誘導你將目光從「低風險低回報」轉向「高回報但很冒險」的決策!幸運的是,研究人員也發現這種異常行為起因於某種特定的腦迴路發生障礙,只要調節就能恢復正常,未來或許可以幫助抑鬱症、焦慮症和成癮症患者找回正常生活。
做決定並不容易,尤其是每個決定都有你喜歡和不喜歡的條件,比如薪水高但工時長的工作、薪水少但工時短的工作。由麻省理工學院(MIT)神經科學家 Alexander Friedman 領導的一項論文發表在《Cell》期刊,他們從小鼠實驗結果指出,當人面臨上述稱為「成本效益衝突」的決策關卡時,慢性壓力可能會在此插上臨門一腳,讓你傾向選擇高風險的決定。
我們知道,老鼠為夜行性動物,不喜亮光,對牠們來說,亮光是一種威脅生命的存在。在實驗中,研究人員每天讓小鼠在短時間內感受壓力,時間持續兩週。接著讓小鼠進入迷宮,於路口處,小鼠馬上面臨兩個選擇:「沿途昏暗、終點有一杯稀釋過的巧克力牛奶」,和「沿途明亮、終點有一杯香醇濃郁的巧克力牛奶」。
未經歷壓力前,小鼠有一半機率會選擇昏暗一側,而隨著研究人員在昏暗側增加牛奶濃度,最後小鼠幾乎都在昏暗的迷宮中流竄;但當小鼠接受一段時間的壓力後,牠們開始往明亮、牛奶濃度高的一側跑去,就算昏暗側也有同樣濃度的牛奶,壓力小鼠仍會忽視眼前嚴苛又煩人的亮光。研究表明,被壓力折磨的小鼠選擇忽視高風險成本來追求高回報,一旦這種行為出現,就會持續數月不止。
這種異常決策行為涉及與成本效益衝突決策相關的大腦迴路。該電路起始於負責情緒控制的內側前額葉皮層,一路延伸到位於紋狀體的神經元集群(稱為 striosomes),研究人員認為,這個電路收集了一個決定中的好消息與壞消息,幫助大腦做決定,一般來說,當電路開啟時,前額葉皮質的神經元會觸發某些神經元來抑制 striosomes,但當受壓力時,電路失常,striosomes 無法抑制而變得過度興奮,進而導致異常決策出現。
耶魯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與心理學教授艾米‧阿恩斯滕(Amy Arnsten)對此說,這些發現有助於解釋壓力如何導致藥物濫用行為,並可能使精神障礙更惡化。
幸運的是,研究人員發現這種迴路可透過刺激來恢復正常運作,也就是說,那些患有抑鬱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或成癮症狀的人,可能也會受這種異常迴路影響而導致無法做出合理決定。既然這種狀態是可逆的,或許未來有機會幫助患者找回平衡。